kaiyun.手机网页版(中国)百度百科

 
 
当前位置:中企视点
  朱宏任: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不能只看规模和效益  
   
  发布时间: 23-06-12 12:35:26pm    文章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朱宏任

 正视差距,以新视角定位企业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应该如何认识、理解高质量发展?

 

朱宏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在于形成了一批敢闯能拼的企业家队伍和活力迸发的企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500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先进企业代表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在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创新引领、治理水平等方面仍有不小差距。要在“十四五”及今后更长的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还需对标对表世界一流企业,以新视角定位企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是找准企业发展新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显然,新时期企业要完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必须坚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方向,走专精特新的道路。大企业应坚定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定位,中小企业应坚持按照专精特新要求发展。

具体来看,与传统企业评价指标较多关注规模与效益增长有所不同,新时期要按照结果导向和问题导向的思路,全面确定行动纲领,围绕积极打造卓越产品、精心培育卓著品牌、全力形成领先创新、扎实推进现代治理、始终坚持专精特新等几方面的要求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专精特新已经成为新阶段全国各区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企业要坚持走这条道路。根据国务院国资委部署,国资央企中也要加快培育一批行业产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按照国家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的进展,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培育899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万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其次是聚焦企业发展新重点。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重点问题。

一要注重谋划、系统推进。企业不仅需要持续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活力,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硬实力,同时必须把管理创新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修炼内功,增强企业软实力,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二要注重需求、务求实效。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发展阶段,找准产业特点,紧扣客户需求,做好创新引领;要力争带动引领国际国内行业发展,努力打造成为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对于中小企业,要瞄准细分行业和市场特点,以专精特新不断满足终端客户的各类需求。

三要注重增长,持续发展。企业要紧跟国家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确保有质量、效率高、效益好的增长,力争在营业收入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四要注重规律、久久为功。企业要把核心竞争力提升作为关键,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和产业发展趋势,遵循企业成长客观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在市场竞争的洗礼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敢于否定以往经验,在快速迭代中提升竞争能力,积极开拓进取。

最后是瞄准企业发展新参照。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代表的大企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在做强做优做大的道路上取得重要进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但是,需要看到,以世界一流、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标准来衡量,我国真正能够引领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一流企业还不够多,综合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与先进国家企业相比,科技水平低,盈利能力弱,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不高,品牌影响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仍较为突出,这也是需要企业更加关注的问题和努力改进的地方。

 

遵循三个着力点

《财经国家周刊》:目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和企业家应如何把握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具体实践和落实过程中,应关注哪些重点问题?

 

朱宏任: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时候,强调了“三个着力”作为关注的落脚点,即“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这应当成为企业家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时的基本遵循。

第一,着力发挥全要素生产率作用。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科学中,把生产要素贡献之外的那部分增长源泉归结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企业来说,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应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要围绕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持续发挥改革牵引作用,聚焦土地、资金、用能、创新、数据等要素,推动市场化配置,大力培养、引入可以面对重大科学技术挑战的人才,持续加大基础科研的投入和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此同时,企业应在加强创新中把弘扬企业家精神也当作是全要素生产率中重要部分加以强调,企业要通过弘扬优秀企业精神保持昂扬奋发的斗志与状态。

第二,着力打造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主要指其受到外部冲击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以及在极端情况下能够保持有效运转的能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疫情侵扰、地缘政治影响及霸凌国家的无理打压,维系我国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事实告诉我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与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密切相关,企业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立足产业链供应链,全面系统梳理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分行业做好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第三,着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发展的内生需要,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所肯定。从全球经济发展态势来看,尽管逆全球化的潮流不时翻起恶浪,但世界多极化发展格局难以撼动。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引进来”“走出去”一直没有停步,与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关联和交互影响程度日益加深,相互合作、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理念与做法深入人心,一定会坚持对外开放的方向。从国内宏观形势和国家战略要求来看,加快健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国家级区域合作机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企业可以在实现区域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上为国家做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地方不能局限于“一亩三分地”

《财经国家周刊》:国内外复杂形势下,我国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与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密切相关,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产业链安全之外,更高层面、更大范围看,应该如何准确认识和把握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朱宏任:当前,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已经上升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高度,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需要改变传统上发展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观念,做到统筹发展与安全,充分锻造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协同发展。

我国经济当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而制造业是我国经济运行的压舱石,部分重要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卡点、堵点仍然较多。为了能够顺利应对各种可以预料的内外部冲击,以及在极端情况下能够保持有效运转的能力,必须增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把握住当前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绿色化升级和格局重构的机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对核心技术的攻关以及重要原材料、关键节点资源的掌控,提升参与和构筑全球供应链的主动权。

新阶段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提升需要把握好系统性思维,首先是要处理好全链布局和单环突破的关系。针对重要链条的薄弱环节,既要找到问题症结所在,更要着眼于全链条的结构、功能,充分认识每一个关键节点与相关企业在其中的作用,进而统一确定标准,沟通信息,组织资源。切实做到打通滞堵环节,联结中断环节,升级落后环节,延展优势环节,提升整体环节。

 

《财经国家周刊》: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朱宏任:需要注意的是,产业链供应链的组织过程既涉及供应端又涉及需求端,但在现实情况中,一些地方决策层可能会习惯于只从供给端企业一方考虑问题,出现地方政府直接用行政命令疏解甚至“拉郎配”的情况。这种操作,链条即使强行搭建起来,也可能因为企业缺少真正的终端需求而效率不高。

长效的解决办法应该是,坚持以终端需求牵引,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功能,组织相关企业参与或嵌入,形成标准统一、信息互通、相互支撑、利益共享的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新形态。同时,还要重视第三方组织的导入,让链上的企业实现利益共享,共同发力。

地方政府接下来推进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建设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培育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又要注重链上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共进,汇集各方要素资源投入。同时,当前各地的产业链供应链的要素配置,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放在新发展格局下考虑如何实现“全国一盘棋”,不能让地方博弈思维去扰乱正常的经营主体决策。

比如现在全国很多省份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自己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如果只是在自己范围内追求产业链循环,缺少区域协作意识的话,就不可避免会造成冗余产能。

 

 

 
   
    关闭窗口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中国企业联合会信息工作部 技术支持 京ICP证 13027772号
XML 地图